一、公司簡介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中海油研究總院”)與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分别隸屬于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是中國海油所屬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主要任務是為公司勘探開發業務提供常規和縱深性的技術支持,為中下遊領域油氣利用提供綜合性技術服務,承擔國家和公司的重要科研課題的研究,并承擔公司油氣發展戰略規劃研究。
中海油研究總院主要業務範圍涵蓋勘探開發、鑽采研究、工程設計、信息技術、戰略規劃、新能源研究等各個方面。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海油科技攻關等重大項目的研究任務。擁有地球物理、提高采收率、深水工程、邊際油田開發、天然氣水合物等4個國家級及5個集團公司級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中海油研究總院共有16個院、中心、部門,擁有員工1200餘人,每年承擔300餘項各類科研生産任務。近十年來,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9項,獲得的集團公司和各類省部級獎項共計118項,共擁有有效授權專利1205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52個,過去五年共發表各類期刊論文近2000篇。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名,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4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名,集團公司資深專家2名,集團公司級專家25名,總院級專家43名。
二、簡曆投遞
1.招聘對象:
(1)國家教育部、省、中央部委所屬院校統招統分2022年全日制應屆畢業生;
(2)回國(境)後初次就業且具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派遣資格的留學生;
(3)身體健康,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學習成績優良,熱愛海洋石油事業,所學專業符合招聘崗位要求,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2.申請時間:
2021.09.15至2021.11.05
3.申請方式:
應屆畢業生招聘采用網上申請,請在中國海油統一網申地址選擇“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提交崗位申請。
http://cnooc.zhaopin.com/job.html
三、招聘專業
1. 勘探類科研技術人員:
(1)勘探地質類:礦産普查與勘探、資源勘查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能源地質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等相關方向
(2)勘探地球物理類: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球物理學、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地球物理測井等相關方向
2. 開發類科研技術人員:
(1)開發地質、油藏地球物理類:礦産普查與勘探、資源勘查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球物理學等相關方向
(2)油藏類:油氣田開發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油氣數值模拟、非常規油氣能源開采、煤層氣壓裂、油氣滲流理論與技術、壓裂等相關方向
(3)油田化學類:油田化學、材料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精細化工等相關方向
3. 鑽采類科研技術人員:
①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海洋油氣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非常規油氣工程、安全工程、煤層氣壓裂、油氣滲流理論與技術、壓裂等相關方向
4. 工程類科研技術人員:
(1)工藝、安全、節能類:
①油氣儲運、海洋油氣工程、油氣工藝、海管工藝、化學工程與工藝、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制冷及低溫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過程裝備等相關方向
②安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熱能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等相關方向
(2)機電儀類:
①輪機工程、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化工過程機械、海洋機電裝備等相關方向
②電氣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機、電力電子、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等相關專業等相關方向
③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通信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水聲工程、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号的檢測與處理等相關方向
④新能源發電與電力電子技術、新能源發電并網接入技術、新能源發電、并網與優化運行、微網及分布式能源技術等相關方向
(3)結構、環境條件類:
①船舶與海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工程力學、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抗震抗爆工程等相關方向
②物理海洋、大氣科學、海洋工程、流體力學、數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地質、岩土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相關方向

5. 經濟、管理類科研技術人員:
①技術經濟及管理、國際經濟、投資估算、經濟評價、工商管理、工程造價、應用經濟、能源經濟、财務會計、稅務、經濟管理、統計學、國際商務等經濟類相關方向
②企業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工程、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等管理類相關方向

6. 計算機類科研技術人員:
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與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系統與維護等相關方向
②信息與通訊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相關方向

7. 新能源類科研技術人員:
①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工過程機械、新能源化工、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清潔能源、新能源技術、新能源材料與裝備、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氫能、儲能、碳排放、低碳技術等相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