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信息
當前位置: 首頁 >> 就業信息 >> 正文

南京工業大學2021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發布時間:2021-09-18 23:28:18       來源: 就業創業信息網       作者:郭曉冬       點擊:

一、學校概況

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曆史,是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人才強校試點高校、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落實科技創新改革30試點高校。

學校設有11個學部,28個學院,各類學生3.5萬餘人。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一期項目4項、二期項目6項、三期項目6項,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8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6個,本科專業91個,跨工、理、管、經、文、法、醫、藝、教9個學科門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獲得A等級(全國前2%5%),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B+等級(全國前10%20%),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學校在20211ESI全球綜合排名中位列中國内地高校第54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20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并列中國内地高校第34-50位;20213月,自然指數排名中位列中國内地高校第30位;20208月,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國内地高校第50-71位。

學校現有教職工3000餘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4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第八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級人才132人次,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團隊13個,省部級重點高層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級重點高層次團隊35個。

學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設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熱管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工信部面向工業催化領域創新成果産業化的公共服務平台等國家級科研機構6個(唯一同時擁有6類平台的江蘇省屬高校),省部級研究中心2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5個。十二五以來,學校科研項目及成果獲各級各類獎勵466項,其中主持項目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入選2016年度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現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4人、科學與技術創新獎3人。

如今的南工,正自加壓力、砥砺前行,秉承明德、厚學、沉毅、笃行之校訓,繼承代代相傳的時鈞精神及新時代的女壘精神,濃郁創新創業之文化,全力聚焦國家雙一流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而不斷努力奮鬥。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校園環境、一流的科研平台、極具競争力的薪酬待遇、寬廣的事業發展平台,我們竭誠歡迎海内外優秀青年才俊加盟南工。

二、人才政策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學校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五個方面,積極探索人才引育新模式,打造人才發展新高地,推動國際知名創業型大學的建設。

(一)人才引進政策

1、差異化策略:學校實施“一院一策”,針對二層次及以上人才開展“一人一策”。

2、分類化引進:學校采用團隊、個人和柔性等多種引進方式,三、四層次人才和柔性人才引進要求加入校内現有團隊,協同發展。

3、一體化建設:着力打造基礎+應用+轉化教學+科研的一體化創新團隊。

4、科學化考核:尊重人才發展規律,制定包含基礎目标和水平目标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5、多元化發展:結合學科和個人特色,推動人才面向教學、教學科研并重、科研為主和社會服務等方向多元發展。

(二)人才服務政策

1、子女教育:教職工子女可就讀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小學(公辦省級實驗小學);

2、薪酬制度:實施年薪制(三級的最低檔分别為40/年、50/年、60/年起步,可提檔不封頂)、常規績效工資、崗位績效工資、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等多種薪酬發放形式。

3、安家政策:提供安家費,提供五年期公租過渡房或江浦校區人才公寓(在建)。

4、健康工程:南京最美校園,教職工暑期療養計劃、教職工健康體檢、校園健身房、标準遊泳池、壘球場、田徑場。

(三)人才發展政策

1、職業發展:組織系列新教師入職培訓、科研項目申報、人才項目申報培訓;

2、學術發展:組織系列跨學科、跨專業交叉融合青年教師論壇活動,促進校内學術科研協同創新;

3、職稱發展:設置新引進高層次人才直評、破格申報等特殊通道,新引進人才可以直接申報教授(研究員);

4、團隊發展:全面實施團隊化建設,支持優秀青年學者(對标國家級人才)自主組建團隊,團隊人員(含博士後、博士生)編制不受限制,采用團隊考核方式。

三、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條件及待遇

(一)個人引進

1、第一層次人才

1A類人才:主要包括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普林獎、日本獎等國際知名獎項獲得者,海外著名學術機構的院士,海外著名大學主流學院的院長或以上人員,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年齡一般不超過65周歲;

2B類人才:主要包括海外著名大學教授、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重要國家級平台負責人、重要國家級項目負責人;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二等獎及以上、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及以上獎勵的第一完成人或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的領軍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

2、第二層次人才

1A類人才

主要包括在海外著名大學取得終身教職的教授、副教授、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重要國家級平台負責人、重要國家級項目負責人,NatureScience期刊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等第一完成人或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的傑出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

2B類人才

主要包括在海外著名大學取得終身教職的助理教授、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特聘教授、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或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的高層次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

3C類人才

為海内外優秀青年學者,已取得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具備很好的發展潛力,引進後有望在聘期内入選或獲得本層次AB類人才計劃或項目,年齡一般在38周歲以下。

3、第三層次人才

主要指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或一流學科獲得博士學位,并在知名學術機構有兩年及以上教學科研工作經曆,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潛力。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因在海外學習或工作時間較長而未能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者,相應高級别論文數量要求适當增加,類比學校副教授破格申報條件,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4、第四層次人才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或一流學科獲得博士學位,能勝任教師崗位要求且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潛力,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

5、博士後(含師資博士後)

理工類及經管類國内外優秀博士,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不超過35周歲,具備一定的學術成果或科研潛力。

(二)團隊引進條件

團隊引進主要條件:國内頂級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具體如下:

1. 研究方向屬于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含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重點領域或國際科技前沿熱點問題。

2. 具備良好的工作基礎,符合學校相關學科發展需要。

3. 團隊成員之間應具有長期合作的基礎,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一般由3-5人組成。團隊成員應滿足我校人才個人引進基本資格條件和相應層次的個人條件,已取得突出的學術成績或具有明顯的創新潛力。

1 高層次人才引進待遇标準

人才層次/類别

薪酬

住房待遇

啟動經費

第一層次

(傑出教授)

A類人才

有關薪酬、住房、啟動經費、配偶子女安排、學術助手和行政秘書配備、工作時間等方面給予優惠,一人一議。

B類人才

協議工資

80-120/

200-300萬住房補貼或校内人才公寓(150平米)

自然科學類300-600萬,人文社會科學類100-300

第二層次

(教授)

A類人才

協議工資

36-60/

100-150萬住房補貼或校内人才公寓(80平米)

自然科學類100-300萬,人文社會科學類50-100

B類人才

協議工資

36-48/

60-100

自然科學類60-150萬,人文社會科學類30-50

C類人才

協議年薪

24-36/

50-80

自然科學類40-100萬,人文社會科學類20-40

第三層次

(副教授)

參照副教授相應崗位标準享受薪資待遇。

不超過50

自然科學類不超過40萬,人文社會科學類不超過15

第四層次

(講師)

參照講師相應崗位标準享受薪資待遇。

不超過30

自然科學類不超過16萬,人文社會科學類不超過6

博士後

(含師資博士後)

享受協議工資31/年起,享受在校教職工相同的保險、獎勵性績效、醫療等福利待遇,另可享受境外研修補助、課題組補助等獎勵

四、招聘專業

招聘涉及學科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科學及工程,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化學,有機合成,電氣工程,自動控制,智能制造,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能源科學與工程,藥學,建築學,城鄉規劃與設計,藝術設計,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日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體育學,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數學,物理學,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市政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結構工程,柔性電子,輕合金材料,高溫合金及特殊鋼、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等。

五、聯系與咨詢

學校主頁:http://www.njtech.edu.cn/

簡曆投遞網址:http://hr.njtech.edu.cn/

簡曆投遞郵箱:

talent@njtech.edu.cn,hr@njtech.edu.cn,dsfgrsc@126.com

郵件主題及應聘材料格式"崗位+姓名+學曆+專業+學校+高等教育人才網"

咨詢電話:+86-25-58139140     +86-25-58139291

通訊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浦珠南路30  

郵編:211816


會議室預約

Baidu
sogou